中國保監(jiān)會主席吳定富近期的兩次重要講話,引發(fā)業(yè)界再次熱議“再保險交易中心”話題。
吳定富在金融改革創(chuàng)新與再保險業(yè)發(fā)展論壇、上海保險工作會議上屢次提及再保險發(fā)展在“十一五”期間的重要角色,尤其在后者上的發(fā)言,更強調上海應積極培育再保險市場主體,研究探索在上海建立再保險交易中心。
對于上海建立再保險交易中心的設想,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如忠已于今年初提交了成立再保險交易中心的提案。他對記者表示,企盼這個設想能搭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順風車變?yōu)楝F實。提案內容緊扣再保險對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作用,建立再保險交易中心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資再保險機構落戶上海,從而產生集聚效應。
王如忠為再保險中心設計了兩種運作模式,一種是通過網絡發(fā)布信息,建立虛擬的交易中心,而另一種是參照國際再保險巨頭勞合社的模式,建立松散的、非獨立法人的再保險交易市場。
希望在上海成立再保險交易中心的想法并非王如忠“拍腦袋”想出來的。近年來,有保險業(yè)“安全閥”和保險市場“調控器”作用的再保險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上海的專家學者們幾年前就萌發(fā)了建立再保險交易中心的念頭。由于各種條件尚不完備,這一愿至今仍未實現,用業(yè)內人士的話來說,上海再保險中心的建設,缺少天時地利人和。
首都經貿大學金融保險系教授庹國柱分析了我國再保險業(yè)不夠發(fā)達的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國再保險公司資本實力不夠雄厚,目前,國內惟一的再保險公司中再保險集團對應的承保能力僅為200多億元,仍然無法滿足我國日漸增大的再保險需求;其次,由于缺乏再保險經驗,目前,絕大多數再保險仍需分流到國外市場;第三,人才資源相對匱乏,國內再保險經紀人才屈指可數。
日前,中再集團重組上市提上日程的消息不斷傳來。不論中再重組計劃如何,重組行動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是國內整個再保險行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和巨大潛力,國內再保險的大環(huán)境正在逐漸變暖。
在王如忠看來,上海金融中心的戰(zhàn)略定位又為建設再保險交易中心提供了地域優(yōu)勢!霸O立上海再保險交易市場,可以與已有的證券、期貨、黃金、外匯等交易所一起構成一個更加完整、有機的金融市場體系,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上海作為全國乃至亞太地區(qū)保險交易中心的地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與證券市場不同的是,再保險市場無法實現實時交易,因此,如何保證足夠的再保險交易中心客源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多數再保險經紀人都集中在勞合社,因此,即使如新加坡、中國香港這些較為發(fā)達的再保險地區(qū)迄今為止仍未形成再保險交易市場或者再保險中心,中國內地的難度就更大了!贝蟮刎敭a保險有限公司再保部副部長王忠耀對記者表示。
在王忠耀看來,中國不一定非要建立實體市場,網上虛擬的交易平臺可能性更大。不過他同時指出,這一模式在推廣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障礙。比如說,針對某一再保險分出業(yè)務,需要向承保人提供詳盡資料,并保持互動,但網站很難做到這一點,因此,國內現在更多是通過電話、傳真和面談的方式來進行洽談。
盡管如此,外國再保險巨頭的大舉進入又為國內再保險業(yè)發(fā)展帶來了諸多積極因素!巴赓Y的進入雖然加劇了行業(yè)競爭,但同時也為中國的再保險業(yè)帶來了經驗和專業(yè)人才。尤其是勞合社的進入!蓖踔乙f。
王忠耀表示,建立再保險交易中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5年、10年或者更長,當下更為緊迫的是成立更多的中資再保險公司,進一步擴大中資再承保能力,再保險業(yè)務潛在的投資方可能是保險公司,現在很多公司都設有再保部門,可以通過擴大規(guī)模加強實力,不過這也要視再保業(yè)務的利潤情況而定。
隨著第三屆上海國際保險業(yè)展覽會的即將開幕,“再保險與上海金融中心建設”將再度成為各方討論的焦點話題,上海建立再保險交易市場或將出現更多閃亮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