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指的快速破位給市場再次蒙上了陰影。特別是宏觀消息層面上,一個多月來不斷出臺的利好政策呈現(xiàn)出遞減效應?辗竭x擇在管理層再次出臺降息之際向下打壓,對于市場剛剛恢復的信心不啻為一擊重錘。因此對于后市究竟如何演化,投資者頗為關心。筆者認為,機構間的角力與是否有新的利好政策出臺將是重要參考因素。 首先來說,機構間(主要是指公募基金與私募之間)的角力結果直接導致市場的短期走向。這一點在場內熱點的演繹上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正是這種機構間心態(tài)與理念的差異,也將會深遠的影響市場走勢。短期來看,市場再次進入調整周期。 其中,公募機構與私募之間的差異在于,公募基金強調的是基于基本面的“價值投資”。因此盡管管理層出臺了如四萬億等無數(shù)政策利好,公募基金對于基本面的判斷始終是謹慎甚至悲觀的。因此市場在反彈中一旦出現(xiàn)敏感點位,甚至不利的消息,抑或是大盤藍籌股剛剛有所表現(xiàn)時,都出現(xiàn)了基金集中減持的現(xiàn)象。此次調整過程中亦是如此。歸根結底就在于公募基金更為強調的是“產業(yè)政策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尚不明朗”,對于政府的四萬億投資還持審慎態(tài)度。因此即使市場分析人士不斷地在強調基金排名的“年底因素”,但公募基金整體上仍堅守防御策略,并無短期過多做多的考慮。從較長時間來看,公募基金仍會堅守這一策略。某種程度上講,公募基金仍會站在偏空的一方。 而私募機構在強調實體經濟預期不佳的同時,還有著更為“看重風險防范與資金管理”等公募基金所不具有的優(yōu)點。一方面是由于私募機構較之公募基金普遍有著規(guī)模偏小的優(yōu)勢,熊市中“船小好掉頭”,這也成為此輪反彈中深圳中小板能夠跑贏大盤,低價股普遍受青睞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筆者認為,私募機構雖然也普遍認同2009年宏觀經濟不佳的觀點,但其還看重積極的資金管理和有效的風險防范能夠在當前市場中取得一定的作為,即宏觀經濟預期并不是決定股票市場走勢的全部。因此私募機構對于政府出臺四萬億投資后續(xù)的一系列宏觀政策預期上把握明顯好于公募基金。這從熱點上也能夠得以體現(xiàn),比如說此輪反彈熱點主要圍繞著政策利好題材板塊展開,水泥、基建、3G等等無一例外都是題材股。因此此輪反彈中私募資金當時市場最主要的多方。 而這種機構間的角力體現(xiàn)在具體品種上。原先名不見經傳的太行水泥能夠成為水泥板塊在此輪行情中的“領軍人物”亦是鮮明見證。故此從某種角度來看,投資者選擇投資基金重倉股,相信短期的收益仍將不會明顯好轉。 但在這里,筆者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我們談及私募機構的“資金管理”問題,并不代表其就要選擇“長期持有”,而一定是更為看重“波段獲利”,畢竟即使在基金的報告中,如“波段操作”的字眼也不是鮮見。由此在近期的調整中我們如果看到太行水泥的領跌就應當意識到,目前市場最主要的拋壓并非所謂“大小非”,而是這些場內獲利盤。 故此短期來看,公募機構選擇中立偏空,私募機構開始兌現(xiàn)盈利,二者停止角力意見一致,大盤進入到調整周期的概率顯然也是大大提高。 而在談及機構角力的同時,筆者認為我們顯然不能忽視政策在此輪反彈行情中的重要性。即使當前宏觀經濟已是“百年一遇”,我們管理層的政策調整更是有著歷史意義的“大轉身”。眾所周知,宏觀政策導向發(fā)生根本改變必然要體現(xiàn)在資本市場中來,而公募與私募之間的角力也是在于對于這一政策轉向發(fā)生了分歧。因此“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究竟市場能否結束調整,歸根結底取決于政策的預期之上,以及新政策發(fā)布后機構間的態(tài)度。 |
要聞導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