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吹揭粋令人費解的現象:很多在自己這一行非常出色的經營者,一進了股市就成了輸家。那時候有人感嘆說,做股票可比做生意難多了。后來牛市來了,原先被套的股票終于上漲了,有些還創(chuàng)了新高,于是又有人感慨,在股市里賺錢可比做生意來得容易多了。這哪兒是賺錢呀,簡直是撿錢嘛。
這真讓人哭笑不得———才幾年呀,熊市一轉牛,同樣一句話結論就顛倒了。再仔細想想,倒咂巴出這話的滋味來了。筆者曾專門撰文討論過投資與打工有什么不同,現在把投資與經營比較一下,應該也有點意思的。
要說投資比經營容易,實在是容易多了。最根本的一點:投資的流動性更好,所以投資更具靈活性;相比之下,經營則要麻煩得多。
比如,經營不善,虧本了,怎么辦呢?就要削減成本,要降薪或者裁員。降薪,員工會不會受影響而不好好干,由此惹出更大的婁子呢?裁員,一般來說,裁員的結果往往是優(yōu)秀的員工跳槽了,而真正想裁的員工卻很難裁掉。實際上,裁員要花很大的成本,還可能丟失優(yōu)質的客戶。在有些講理的地方,不是想裁員就能裁,那兒的勞動法或雇傭法對企業(yè)制約得很嚴格。
如果是生產型企業(yè),還要涉及廠房、地皮等大型固定資產的變現。不錯,可能在財務上已經攤銷完了,但那畢竟是錢,還是要慎重地換成錢。曾有個企業(yè)家在某地開工廠,由于得罪了有關方面干不下去了,在撤退的時候,廠房和地皮根本轉讓不出去,沒人買,人家就是要看著你把這部分資產白白地扔下,看著你很心疼地卷鋪蓋走人。
投資就不同了,只要你不是莊家,在這么大的市場里,即使是很大數量的股票,幾分鐘時間就走干凈了,手指頭敲幾下鍵盤,萬事大吉,誰也攔不住。
如果經營做得好,擴大規(guī)模也是不容易的事兒。比如,原來開一家店,現在開兩家,這就有本質的不同。一家店與十家店不同,十家店與一百家店,當然也不同。
但投資就簡單多了,因為十萬元與百萬元沒有什么不同,百萬元與千萬元之間,或許有一些差異,但差異不大。十萬是一顆小米,百萬是一顆黃豆,千萬是一顆棗,在證券市場這口大鍋里,進出都很自由,完全可以由著您的性子折騰。
風險也不大一樣,從某種角度上說,經營的風險可能還大一些,比如,一個品牌下面一百家連鎖店,其中一家出了大問題就可能給這個品牌帶來滅頂之災,完全可能從此砸掉這個品牌,當然也就順便砸掉了另外九十九家連鎖店;但投資就不同了,如果一百萬中,有一萬元買的那只股票連跌24個跌停板,與另外的九十九萬,沒關系。
但投資真的比經營容易嗎?如果容易,為什么人們還要去做經營呢?須知投資在操作上簡單多了,敲幾下鍵就搞掂,不用去跑審批、拉關系,不用喝酒洗澡上歌廳,不用剛出飯局就想回家喝小米粥。
投資有投資的難處。
投資的風險難以避免,也難以預料。非系統(tǒng)性風險或許可以通過投資組合、分散化投資來減小,但系統(tǒng)性風險卻是很難逃過的。
當不景氣到來的時候,經營者可以有一個感受的過程,企業(yè)的訂單越來越少,或是飯館上座越來越少,總之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未雨綢繆,可以雨中尋傘。
但股市就不同了,早上一開盤,您發(fā)現的不是買家少了,而是根本就沒有買家,大伙兒都在那兒排著隊等著賣出呢。您也排上吧,買家沒有了,大伙兒一塊堆兒在跌停板上等著吧。這樣的跌停板有幾個?天知道。
那時候您想起減小規(guī)模了?想起收縮戰(zhàn)線了?晚了!
說起來,投資者也不容易,面對一個不確定的市場,投資賺錢絕不容易,至少不像撿錢那么簡單。
說了半天投資與經營的不同,實際上,兩者之間還是有共同點的。
首先,兩者要做的都是“低買高賣”。這對于投資者來說很有借鑒意義,那就是在買入的時候要問問自己,“這玩意兒值這個價兒嗎”?如果不值,就不買,或者少買點。這一點,經營者就很明白,如果豬肉漲到一百三十八塊一斤,飯館老板就不會進貨了———大閘蟹多少錢一斤?反之,如果雞蛋跌到一塊八一斤,就會多儲存一些,大米多少錢一斤?
可是,即使原本很精明的經營者,一做股票,就把這些基本常識全忘了:根本不考慮股票值多少錢,高得多離譜的股票都敢追。筆者很奇怪,經營時候的“貨比三家”、“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哪兒去了?為什么一進股市,理性就神奇地消失了?當初跌到998點,卻喊出“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現在指數漲了兩倍,還說股市沒有泡沫,有泡沫也是理性的。奇怪,泡沫還有理性的?這不是跟××品牌的白酒“不僅不傷肝,而且護肝”一樣荒唐?
在股市里,之所以會有很瘋狂的行為,是因為股價是資金決定的,就像風箏,只要風來了,風箏飛多高,很難說。按說,一噸銅的價格不可能超過一噸電線,但在市場里就很難說了,因為在市場里,錢說了算。
投資的誘惑在于,賺錢的時候可能比撿錢還容易;賠錢的時候可能比往水里扔錢還冤。因此,投資者實在應該學學經營者的理性,而經營者進股市的時候,千萬別把理性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