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4日訊 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期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突破2萬億美元,比2019年6月末增長345億美元,外債余額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短期外債占比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外債管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網《金融深1度》欄目邀請到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管濤和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進行權威解讀。
嘉賓精彩觀點摘編
管濤:過去這些年應該說我們外債的期限結構有所改善,短債占比是將近60%,實際上比2015年的6月底,也就是8·11匯改前夕下降了11個百分點,是2009年以來最低的水平。
雖然外債的短債比重比較高,但是短債比上外匯儲備的比例是比較低的,到2019年的9月末只有39%,它是遠低于國際上不超過100%的警戒標準,由于外匯儲備比較充裕,它有助于增強債務抗風險能力。
那么分母由于外債總體上嚴格管理所以比較小,分子由于貿易的便利化,貿易融資比較多,所以造成短期外債占比比較高,但是跟貿易有關的這些融資呢,通常它是不用購匯償還的,不會構成長償債風險。
溫彬:中國進出口貿易是在全球貨物貿易上是第一的,有4.5萬億美元,在貿易項下需要進行貿易融資,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短期外債偏高。貿易融資本身也不需要購匯去償還,是屬于貿易項下,雖然說高,但是總體是合理的,也是一個有貿易真實交易來支撐的,這是從安全性來講。
另外更重要的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外匯儲備是3.1萬億美元,短期外債只有1.2萬億美元左右,從償還性來看,外匯儲備將近兩倍多,所以也不會有什么償付的危機,即便是短期外債高,這也是跟整個貿易的結構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從整體的經濟的體量和外匯儲備的規(guī)模來看也是比較安全的。
(責任編輯:華青劍)